版權所有

MyFreeCopyright.com Registered & Protected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菩提心

因為四部瑜伽的範圍實在太廣泛了,而且每一部瑜伽都有著個別的戒律,所以要用四部瑜伽來解說菩提心是有一定程度的困難,但是,我會從大圓滿、大手印的角度 來嘗試解說「菩提心」。如果素兄日後想更進一步去瞭解菩提心,我會建議素兄待因緣成熟有機會修持金剛乘時,請上師以個案處理方式好好的解說菩提心。

基本上,菩提心可以被分為因菩提心和果菩提心,所謂的因菩提心就是所謂的如來藏,果菩提則是指金剛持,也就是佛果。因此,菩提心在金剛乘裡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教授,在缺乏菩提心的修持下,基本上是不會有所謂的即身成就。這和漢傳佛教所說的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以求證無上正等正覺的修行環節是一樣的。因緣果報在 佛教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義,即使是求解脫出輪迴都必須不離因果法則。因此,藏傳金剛乘是以般若乘為基礎,所以金剛乘的修持法門絕對不離「發菩提心,而證 菩提」的範圍。

如何讓「因」菩提心成熟變成「果」菩提心呢?在藏傳佛教般若與金剛二乘都是以受持菩提心戒(菩薩戒)為始,然後以慈心、悲心、行菩提心、願菩提心、六度 (十般若密)等為基礎修持來取代非菩提心。為甚麼非菩提心的所有法可以被菩提心的修持取代呢?那是因為在「通往內在佛的直接到」一本以大手印的角度來解讀 「寶性論」的書裡,一位喇嘛:伽貢雪喇多傑言:「一切法的根本是菩提心。」要切記,在思維一切法的根本是菩提心時,千萬別以常斷二見來思維。

基本上,菩提心是由甚麼組成的呢?巴拉瓦的書「日光」中提到從大手印觀點看菩提心的解釋:菩提心是不被任何本質上的障礙所染污。此是明。。。是覺。牠是空 因為無形無色。這三種(明、覺、空)是分不開的。。。是眾生的佛性。一個眾生無論他是否有五蘊,他都會有明有覺有空,但是,他不是單一有明或單一有空或單 一有覺。他是明、覺、空同體的,因此而不落二邊和中間。

另外呢,米滂仁波切在他的「勝義炬」書裡面提到在「大圓滿見地中的菩提心是指覺悟的境界。」這也就是說如果要覺悟,就必須以種覺悟因的途徑來證得覺悟的果 了。除此,在大圓滿見地裡,菩提心的定義是同時從凡聖的角度看的,因此在思維菩提心的諦義時,行者基本上是不落凡與聖見才有辦法身心親證。

在寧瑪舊續大圓滿心部的「觀菩提心如虛空無中邊本續」中記載:「菩提心即普作心、圓滿清淨心、開悟心。金剛乘的菩提心會牽涉到悲空方面的事情。」為甚麼悲 與空和菩提心有關連呢?基本上,悲心之所以生起是因為明與覺,也就是說因為明察而覺醒。在人間只有苦才會讓人「明」(清楚)覺察,而且只有苦才會讓人從執 著中「覺醒」。因此,修持悲心是修證菩提心和同時也是修證菩提的助緣之一。致於空本來就存在了,只是缺乏明與覺的緣故而無法證知。另外呢,悲心是二十一類 無漏智之一的大悲心的基礎,因此,在修持悲心的時候,基本上是在修持二十一分之一的無漏智,而在最後會證得智慧法身。

「觀菩提心如虛空無中邊本續」中也有提到:【「菩」純淨;「提」圓滿;心的本性,無始前純淨圓滿,眾生本初之性。。。在密續裡,菩提心是化現能力之源。】 菩提心即是心的本性,本來無染清淨無礙,屬於本初無生之性,遍滿眾生的心,因此才會有「眾生平等」、「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平等性智」等等之說。如果, 行者可以認知和體悟這個諦理,那麼無明煩惱等等是障礙不了他了。

所有化現都是源自菩提心,因此所有毀滅也是源自菩提心,這也就是說菩提心同時具有生滅之義。在世間裡,兩個極端是不可能同時並存,而且當兩個極端的東西相 交時,必定有另一個東西會產生。但是,在出世間時,也就是世間的「基礎」,所有的生滅、極端都在裡面發生。這就好比輪迴六道的眾生皆具足菩提心的道理一 樣,在世俗諦裡,六道眾生都帶著菩提心(如來藏)輪迴,但是在勝義諦裡,無一眾生在輪迴,因為輪迴與涅盤都是在菩提心的範圍裡。當然這菩提心是本來清淨無 礙的,所以牠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牠無生也無死,非主非副。

菩提心是所有眾生的基本,所以是非作而有的,是俱生的,是自然的,是無生的,非他生。因為如此,
「觀菩提心如虛空無中邊本續」中提到:「培養菩提心和復興菩提心具自解脫義。」基本上,通過慈心、悲心行菩提心、願菩提心等的修持(這些修持中包含了三無漏學)就可以成就菩提心。

同時,寧瑪舊續大圓滿心部的「觀菩提心如虛空無中邊本續」中記載,可以通過上師的講授以及通過聞思而把心【菩提心性】(無二、本淨、瞬時)現實化。或者以 大手印的四瑜伽:「專緣內心、然後通達內心離戲論、然後通達心境平等一味、然後不依有相進行修習」【出自藏漢大辭典】也可以證得菩提心,讓菩提心普顯。或 者以大圓滿的「空觀」和「自成」修法次第也可以證得菩提心。

致於金剛乘的菩提心具體修持次第,我建議最好是從師求授會更殊勝和如法,原因是,在修持過程中牽涉了調治的過程,所以需要詳細的解說和指導才有辦法把任務 完成。從師求授並不是一種多此一舉的行為,如果是多此一舉,那麼釋迦牟尼佛就不需要跑到人間成佛,然後傳授解脫輪迴的法門了。沒有經過老師的指點,自己是 很難修得成就的,除非有人認為他自己是佛或菩薩的轉世吧。在求學時,必需要有老師,在傳戒時,必需要有戒師,在修行時,當然也是需要有指導師了。應該很少 人天生下來不需要到學校唸書就可以直接當博士的吧。因此,我個人認為,無論是漢傳佛教或藏傳佛教,師傅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如果師傅的作用不重要,那 麼就不需要那麼麻煩皈依三寶了,皈依二寶就很夠了。

我個人覺得「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或維摩詰經中的「二十五種清淨定輪」或華嚴海印三昧華嚴四十二字母也是可以修證所謂的菩提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