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
印度將久林裡面的龍樹菩薩像
眾怙龍樹菩薩在他的一本著作裡「養生的點滴道之論著」裡說道:
譯文:
一些失明的人,對自己的行為後果無知,
無論是於佛法或善學上學習或是禪修,
一直證明他們的錯誤行為,甚至以此為榮,
就像那些出海帶石頭回來的愚者。
解說:
當一個沒有經驗的商人出海找尋珍寶時,帶回了很漂亮、很重的石頭並認為那些是沒有經過琢磨的寶石。當一個人修持正 法時,他會捨棄名聞、物資產業後住於舒適的無相大悲。那些執著於世間的名聞地位等等及欲求於財資、名氣、傲慢、競爭、衣物、飾品、嚮往重要和威嚴的形象。 凡夫是沒有能力去明白這些差別(世間和出世間)和對教無相的聖者而言並無用處。他們會崇拜那些執著於世間相的上師,及因為依靠他(前述的上師)而成為所謂 的從海裡帶回石頭的那些愚者。
如果你一定要跟隨一個執著於世間的老師,別學他的行為,學他的教法。
讀後感手扎:
這是龍樹菩薩給於在家居士一些對日常生活上的種種有幫助勸誡。從這個偈裡面,可以看得出來有很濃郁的「依法不依人」的味道。
在實際生活裡,其實有很多人比較不會花時間去思考關於甚麼該學甚麼不該學這方面的事情。
很多人認為藏傳佛教的法師都要信徒們於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唯命是從、百依百順、絕對奉獻等等。其實不是的,一位具德的藏傳佛教法師是不會提出這樣要求的,具德的法師只會要求信徒們止惡行善(這包括了包括止惡因造善因)及精進修持求得解脫。
在一個團體裡面,很難免有派別之爭,有些人會拼命對法師示好、唯命是從、百依百順、絕對奉獻為了讓法師對他們好一點或是有與眾不同的待遇來滿足他們的虛榮心。一般局外人都很難去瞭解到事實的真相,然後就會誤以為是法師要求的。
當然,有一些修行火侯不夠的法師,也會很容易被世間的東西誘惑。因為長時間被誘惑薰心,當然自己的修為就會退不了。這時,信徒們就要自己小心覺察了。
一位具德的法師,他不會對世間法比對出世間法更有興趣的。如果一位法師他開口閉口常提到世間名聞利養或追求世間財資的種種,那麼基本上,真正追求解脫的人是不會向他求教的。
另外,一位具德的法師不會為了達到世俗的種種而以任何的方式來控制威脅或是以虛虛玄玄的事情來迷惑任何信徒。因此,身為信徒的人應該要多先瞭解法師的為人 品行是否健全才決定拜師求教比較妥當,這也就是所謂的師生相互觀察的重要性所在之處。一個老師要教出一個出色的學生需要花費很多精神心血,因此,當老師的 也會很細心在選擇門人,相似的一個學生想要求得成就,他必須下很多心思苦工去實踐老師教的東西,所以在擇師方面,他也會很小心。師生的關係(特別是在於出 世間法上的)基本上不是那麼容易建立起來的,因為在成就出世間法前,師生兩者都必須經歷世間的種種考驗,例如:老師身體要健康,學生才有辦法求教;學生要 心智正常,老師在教學時才不會浪費精神;老師要懂得運用語言解釋,學生也要懂得運用語言表達和提問等等。
話說回頭,師生之間關係表面看起來是有所謂的「依人不依法」,其實骨子裡是「依法不依人」的因為師生之間的關係建立是為了解脫輪迴,也是為了實踐藏傳佛 法,而不是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可以證得解脫這才是關鍵所在。因此身為學生的人,應該把重心放在求教方面,就如龍樹菩薩的勸誡: 別當一個把石頭當成寶石的商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