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薩迦派薩班‧慶喜幢編著
理量寶藏論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LunCong/001/001A.htm軟版下載
造論緣起:
『自視清淨智的因明學諸學者,亦出現諸多邪思妄見,為駁斥彼妄見,以及抉擇量論清淨義故,著作此部論。
我節錄出一些內容的部分:
壬一‧觀察各宗派之立論。
【實有體性和自在,神我微塵和唯識,緣起謂承許自他,各個相異之宗派】
順世外道:以實體形成因之主張,世間一切事物皆從實體而生,自在派者謂自在天神所創作,數論師謂神我所作。食臍外道與聲聞部謂,微塵所聚合,唯識派謂「唯心」,中觀論師:謂諦實義遠離戲論,具於隨行彼諸世俗諦攝屬實有說法。亦容許世間共許派,無論如何,於一切名言量可容分為:義與識二者,而得裁決之。
[/font]
乾三‧謂斷除—薩迦耶見是輪迴因之說相違:
經云:「若謂薩迦耶見為輪迴因之說法相違,薩迦耶見是無明之別相,「眾過彼為本,彼是薩迦耶」。「彼故諸過因,是無明謂之。」斷除彼薩迦耶見則其餘皆斷故。某些聲聞謂「無明」是唯「無知」,薩迦耶見是邪智故,外相不相似,而謂相違同一體?云:彼非相違同一體,不許同一體是相違經典、正理故。釋量論云:「見明異品故,心所所緣故,與邪緣無明,故餘不應理。」無明是覺識之逆品,彼亦非「無」之逆品,否則兔角亦應成無明故,應非其餘逆品,以色法亦應成無明之故,彼故是相違性逆品。緣取心所,亦緣取所依、思想、時、外相、相似實物故。月燈論和十地經亦謂:云何遠離無明?盡如清淨之諸法?尤其是云何遠離增益等說法。[/font]
亥二‧對治輪迴因之斷諍有二:
乾一‧斷除聲聞趣涅槃之過:
若遠離無明故不趣生輪迴。若謂「預流向」或唯「見道位」,則變成不趣生輪迴?無明分為遍計所執、俱生我執二者,預流向聖者雖斷遍計所執,然不斷形成投趣輪迴之因—俱生我執故,趣生輪迴不相違。釋量論云:『離薩迦耶見,初道應無有,未斷俱生故,若斷豈有「有」』。某一宗派主張:阿羅漢雖不斷俱生我執,然而不趣生輪迴,和八地菩薩,雖斷俱生之我執,亦趣生輪迴二者相違?針對此宗派主張各個答辯:a.阿羅漢雖不斷除俱生我執,然彼無間緣欲愛斷盡,不能引伸趣生輪迴謂之說法。應不斷除欲愛然由「自」或「他」之緣故覺醒後,趣入菩薩行之說法。非擇滅性斷我執故,不趣生輪迴之說法。擇滅性斷我執故不取輪迴謂之等不同見解,法稱論師之旨義,引用經部師主張:近取因(增上緣)—俱生我執,無間緣欲愛漏盡,不取輪迴之旨趣。釋量論云:「已越有愛者,非餘所能引,俱有已盡故。」b.八地菩薩具煩惱者之意識轉依,俱生之無我故,承許慈悲心配合欲有。有一說十地菩薩相續心之後際不斷俱生之我執,以存在無明之習氣故,承許十地菩薩結合欲有。法稱論師主張菩薩之根本慈悲亦是業,聲聞除根本之慈悲外,亦適住於有餘蘊之欲有之旨趣。釋量論云:「離貪安住者,由悲或由業。」經云:「不欣於涅槃,不厭於生死,猶如帝釋象,彼自住適時」。若謂實有慈悲則彼慈悲性是貪欲?彼二者「慈悲、貪欲」之「因」、「地」、「相」不相同,「貪欲」並非五近取蘊—常、樂、我、我所之想法,而是作意因。境—現見諸有情等。外相—需求心。慈悲之因,以痛苦之相續修習覺性,境:已持痛苦之因果,外相:欲遠離痛苦之因果。若謂趣行眾生之義為貪否?樂許得到立名如是說法,假如從泥淖中取金,從泥中抓蟲之趣屬法相同,然其思惟極大區別。故輪迴之因是我執故,若無「我執之薪」,則煩惱之火熄滅,如是了斷苦海相續之煙。[/font]
乾二‧斷除涅槃不禪修空性之過有二:
坤一‧若謂斷除俱生我執故不取輪迴則當
不成立產生瑜珈現量:
【雖無有最初種性,由火燃著見後際,如是雖無始輪迴,見無我成立後際。】雖是無始之種性,然而火燒著後,現見後際(種性),火燃著後聚合順緣且無逆緣,則決定顯現後果,如是雖是無始輪迴,然而「無我之火」燃燒「我執」之種性,成立彼諸輪迴之後際,雖具足欲貪之順緣,若無空性之逆緣,則決定出離輪迴。彼故在未證悟空性現量之際,樂許禪修瑜珈現量(修習空性)。雖證悟空性若取後有之禪修瑜珈現量,則不能了斷輪迴之相續,修道當轉成無義。
坤二:唯「明相」禪修證成瑜珈現量:
【產生明相具足因,則決定生無礙故。】產生唯「明識」之第二剎那,由識轉成其餘客塵,緣因具足,不需餘因故,猶如破除我執決定生無我,無需餘因故。彼論式故,任何無礙為無觀待其餘因,決定產生彼後果,既然無礙猶如具聚足之種性。然唯「明識」亦無障礙且除「明相」外無觀待於其餘因謂自性因相。然若樂許於唯明識不需(觀待)其餘因?睡眠、昏迷、滅盡定等等障礙何故無明識?唯是,彼諸六轉識障礙明相,不欲許是阿賴耶識障礙明相故無過。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